瀏覽人次: 878003
回首頁 > 謝則偉觀點 > 為什麼不要"亂"用"擴散板"的原因
為什麼不要"亂"用"擴散板"的原因
出處:偉盛音響 文:謝則偉

 

其實擴散板的設計是"好產品",透過深淺槽聲波進入造成反射時差;作出不規則波進而進達到擴散效果,其實是件調音"聖品"。


在我6年多的研究及實驗,真的用"擴散"代替"吸音";是最正确的作法。所以最近為什麼?很流行"調音柸"的原因。


拉回主題,我也曾經在13'4年前生產過擴散板,在六年前整治自己的試聽室;才發現這個問題。為省錢用輕隔間施工,時間快 一天搞定又省錢(NT42000隔了16M長/3.5M髙墻);前方就放上90×90擴散板8PC/左右側牆各2PC。聽"趙鵬"的歌感覺很厚實,某段"鼓聲"一打就產生二次駐波"共震波產生"~惋如超低音再世~。 此時就怪輕隔牆太薄(80mm),最後再花3萬元請水泥工在正牆貼上50mm厚/文化石施工 ~消共業~。


"花錢消震"是有效果的,但還是在"共"還是在"震"~不知如何是好~。當時還請蒲總來試聽奉茶,也是搞不來最後把責任推給"輕隔間"後悔省錢。


日子一天一天過,"共震"問題越發無法忍受;有一天突發奇想來個大調位,把擴散板往後背牆調移。這一動 ~我的音塲透了,共震沒了~Why? 我想發燒友會稱呼我"博士",就是在"追根就底"的精神。原來波進擴散板後,表面噴砂處理吸了"髙頻"多了"中低頻";再加上用15mm/MDF板不夠實,內部隔槽產生二次/三次駐波~不共才怪~。


最後全部送進倉庫準備~燒毀~,談到此我才回想到15'6年前;文聲 黃先生(很摯著尊敬的音響前輩)剛好同我一家音響木箱加工廠。當時他有開發一批擴散板聽加工廠老板(也是音響同好)說,同樣都貼木皮的擴散板多作"鋼琴潻處理"~特別好聽~。現在回想起來,在物理聲學原理;反射波波長會因反射面的"反射系數"所影響。換言之越光滑面越少折損,當然就不會"少了髙頻'多了低頻"反而~呆滯~,但是成本太貴也很難加工。


所以音響迷/晏子就是深受其害,花了20万用"N牌"髙解析度之喇叭線~解危~。最後我免費用"三伏貼",打擴散原理化解危機;N牌二手賣了收了一些"本"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