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人次: 845086
回首頁 > 最新消息 > Logic的成功之道:用Hi End精神打造平價器材,Logic理念篇
2013/06/03
Logic的成功之道:用Hi End精神打造平價器材,Logic理念篇
普洛影音網 文‧陶忠豪

提到Logic偉盛,就很難不讓人想到幾年前轟動一時的A-35綜合擴大機。在競爭日趨激烈、品牌多不可數的Hi End領域,現在已經很難有產品能夠在無數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「明星產品」,但是Logic A-35竟然能以平價器材之姿,憑藉著超值的表現,創造耀眼銷售佳績,實在是非常罕見的案例。
Logic是如何成功的呢?趁著Logic偉盛主事者謝則偉先生親自載送器材來到本社,與他一席談話,雖然時間不長,但是我卻已經能感受到他對於音響的熱情、用心與誠懇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許多音響廠商對自家產品都難免吹噓,但是謝先生的態度卻非常踏實。他很實在的告訴我,Logic的產品價錢不貴,所以不可能用上最發燒的料件,不過在有限的成本下,他絕對盡可能使用品質最好的元件。


以平價器材之姿造成轟動的Logic A-35II綜合擴大機,堪稱是近年Hi End界銷售最成功的傳奇產品。

 

到底該如何用有限成本取的最佳元件呢?這得要從謝先生的音響資歷開始說起,他早在1993年就投入音響產業,對製造、銷售通路非常瞭解,也因此認識台灣許多極具規模的外銷製造廠,所以他很清楚台灣的音響製造實力,瞭解許多歐美Hi End器材的元件其實都來自台灣,產品品質其實具備世界頂尖水準,只是缺乏知名品牌光環而已。謝先生因為與這些廠商熟識,所以有管道取得這些高品質元件,甚至量身為Logic打造專用元件。Logic創立十七年來,大多數元件也都是由這些優質台灣廠商提供。這是Logic產品為何價格不貴,但是表現卻非常超值的幕後關鍵。


Logic器材雖然平價,但是元件中卻不乏專為產品量身打造的優質用料。

 

謝先生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他虛心學習的態度。一般而言,平價音響廠商對於高價Hi End產品都難免抱有「敵意」,認為那些天價器材漫天喊價高不可攀。但是謝先生卻不一樣,他認為那些Hi End音響之所以受人推崇,一定有其特別之處,所以他廣泛的研讀各廠資料,不放過任何媒體評論,從中學習他們的設計秘訣與好聲之道。他也坦承告訴我,早期Logic的產品只重視基本電路,認為只要線路設計合理,聲音應該就不會差太多。但是隨著經驗累積,他慢慢發現音響中有許多東西是儀器無法測量,規格無法顯示的,這些無形的調音手法,就是Hi-Fi音響與Hi End音響的差別所在。所以Logic產品近期的進化,很多東西並不在於電路架構上的調整,規格數據上也不一定看得出來,但是實際聆聽比較,卻能很輕易的聽得出來,這種無形的音質提升,正是近年Logic器材表現不俗的原因。


Logic器材對於電磁波隔離特別講究,許多元件都加上了金屬隔離片,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,但是在製造上卻非常費時費工。

 

謝先生到底在Logic的產品中施展了什麼調音手法?除了採用等級更高的元件之外,他還在線路中嘗試了各種不同的銲錫與導線,盡可能的加強電磁波隔離,甚至連喇叭箱內的吸音材質也不馬虎。很顯然的,這些調音並不是只靠發燒元件堆砌,而是必須耗費大量時間、心力進行試聽比較,才能找出聲音最佳的作法。這些高價Hi End器材使用的細膩調音秘訣,謝先生同樣灌注在平價Logic產品中,不同的是Hi End廠將這些無形成本全都算進器材的售價中了,但是謝先生卻把這些調音成果全部回饋給廣大音響迷。

謝先生為了全力追求音質而另外創立的Audiopoint品牌。在接下來的報導中,本站將會實際比較A-35進化版與雙生機種Audiopoint AM-45之間的差異。

 

謝先生告訴我,一件器材的聲音好壞,不是幾個發燒元件就能決定。唯有整體線路、元件與調音手法之間完美融合搭配,才能真正創造優質美聲。這段話我曾在許多Hi End名廠設計師口中聽過,顯然謝先生也已經真正掌握了音響好聲之道。如果不是耗費大量時間嘗試調音不斷聆聽比較,是很難體會這層道理的。

Logic充分運用國產優質元件,將成本用在設計最關鍵處,堅守平價作風,但是用心調音的態度卻不遜於Hi End器材,這樣的產品,焉有不成功的道理?下篇文章將首度公開Logic s-35書架喇叭進化版,敬請期待。


Logic偉盛網站:www.logic-audio.com.tw
電話:02-89538616